轉踏-辞源3
【轉踏】又作“傳踏”。北宋歌舞表演形式之一種。演出分若干節,每節一詩一詞,咏一事,唱時伴以舞蹈。開端有“勾隊”詞,多用駢體文;結束有“放隊”詞,多爲七絶。北宋 石延年有 拂霓裳傳踏,今不存。鄭僅等人之 調笑轉踏,則見於 南宋 曾慥所編 樂府雅詞,其 序云:“九重傳出,以冠於篇首,諸公轉踏次之。”參閲 王國維 宋元戲曲考。
轉踏 -中国文化史辞典
北宋歌舞表演形式之一。王灼《碧雞漫志》謂之轉踏,曾慥《樂府雅詞》謂之傳踏,近人王國維以為就是《夢粱錄》所謂“纏達”(北宋說唱藝術的一種,是唱賺的早期形式)。“轉踏”形式分若幹節,每節一題一詩一詞,唱時伴以舞蹈。開演前有“勾隊詞”,大都用駢體文數句;表演結束時以“放隊詞”斷送,大都是七絕一首(如南曲之下場詩)。現存轉踏曲詞有傳秦觀所作的《調笑集句》、鄭僅的《踏笑轉踏》等,都是一節演一事。詩詞尾首銜接。也有合若幹節而演唱一事者,如石延年《拂霓裳傳踏》述開元、天寶遺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