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運使-中華語文大辭典
轉運使转运使ㄓㄨㄢˇ ㄩㄣˋ ㄕˇzhuǎnyùnshǐ職官名。唐玄宗先天二年(713)始置水陸轉運使,掌洛陽、長安間之漕運。開元二十二年(734),置江淮河南轉運使,掌東南各道水陸轉運。肅宗乾元元年(758),又置諸道轉運使,掌全國糧食穀物、財貨等之轉輸與出納。安史亂後,常兼鹽鐵使,稱「鹽鐵轉運使」,多由宰相擔任,為中央最高財務長官。宋初置隨軍轉運使、水陸計度轉運使,掌理軍需用度。太宗以後轉運使漸成諸路的長官,掌一路財賦,有「漕司」之稱。元、明、清有都轉鹽運使,掌理鹽務。
轉運使-辞源3
【轉運使】官名。唐置。初爲水陸發運使,後設 江 淮轉運使,掌糧食、財賦轉運事務。多以大臣兼領。宋置諸道轉運使,掌一路或數路軍需糧餉,後並兼軍事、刑名、巡視地方之職,爲府州以上行政長官,權任甚重。以有兵權,故稱漕帥。明代有轉運使,僅主鹽政。參閲 文獻通考六一 職官十五 轉運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