辮髮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辮髮ㄅㄧㄢˋ ㄈㄚˇbiàn fǎ①編髮為辮。《晉書.卷九七.四夷傳.西戎傳》:「婦人以金花為首飾,辮髮縈後,綴以珠貝。」②古時蠻族的代稱。《宋書.卷七五.王僧達傳》:「今四夷猶警,國未忘戰,辮髮凶詭,尤宜裁防。」
辮髮-辞源3
【辮髮】㊀古時漢族男女多束髮於頂,少數民族則多編髮披於背後。清入關,辮髮俗遍於全國,至辛亥革命始廢男子辮髮。晉書 吐谷渾傳:“婦人以金花爲首飾,辮髮縈後,綴以珠貝。”資治通鑑六九 魏 黃初二年“南謂北爲索虜”元 胡三省 注:“索虜者,以北人辮髮,謂之索頭也。”㊁ 南北朝時,雙方互相醜詆,北魏斥 南朝 宋 齊 梁爲島夷,南朝詆 北魏爲辮髮或索虜。宋書 王僧達傳 求徐州啓:“今四夷猶警,國未亡戰,辮髮凶詭,尤宜裁防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