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-沈德符--《万历野获编·谀墓》:从来志状之属,尽出其家子孙所创草稿,立言者随而润色之,不免过情之誉。
清-顾炎武--《答王茂衍》:至乃多蒙奖借之言,或是廖采过情之誉,而自揣陋劣,何以克当。
明-陈献章--《陈献章集·一·示学者帖》:况自古不能无毁,盛德者犹不免焉。今区区以不完之行而冒过情之誉,毁固其所也。
清-戴名世--《德政诗序》:上之人无其实而欲得其名,务为涂饰以欺世;而下之人攀援贡媚,亦不难以过情之誉奉于众所不与之人。
清-顾炎武--《顾亭林文集·蒋山傭残稿·二·答王茂衍》:至乃多蒙奖借之言,或是谬采过情之誉,而自揣陋劣,何以克当?
宋-黄干--《答郑子立书》:足下以乡闾之秀,年少气锐,乃以可畏之资下问于不足畏之人,不惟自愧其冒过情之誉,而亦窃叹足下择交之不审也。
明-金实--《金台八咏图诗序送徐大令还闽中》:君子于交际赠受盖有取于斯焉,然必赠者有好贤之实,受者无过情之誉,则礼不虚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