迫脅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迫脅ㄆㄛˋ ㄒㄧㄝˊpò xié①用威勢強迫人服從。《後漢書.卷三.肅宗孝章帝紀》:「案不以罪,迫脅無辜,致令自殺者,一歲且多於斷獄。」《三國演義.第二二回》:「趙高執柄,專制朝權,威福由己,時人迫脅,莫敢正言。」②狹窄簡陋。《文選.張衡.西京賦》:「狹百堵之側陋,增九筵之迫脅。」
迫脅-辞源3
【迫脅】㊀威迫。荀子 臣道:“迫脅於亂時,窮居於暴國。”漢書三八 趙幽王友傳:“趙王餓,乃歌曰:‘……迫脅王侯兮,彊授我妃。’”㊁狹窄。漢 劉向 新序十:“夫橫行則中絶,從行則迫脅。”從,古“縱”字。文選 漢 張平子(衡)西京賦:“狹百堵之側陋,增九筵之迫脅。”㊂近附。楚辭 漢 嚴忌 哀時命:“外迫脅於機臂兮,上牽聯於矰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