送寒衣-汉语大词典
送寒衣旧俗于农历十月初一日,祭祖扫墓,焚烧纸衣,叫“送寒衣”。
●明刘侗于奕正《帝京景物略·春场》:“十月一日,纸肆裁纸五色,作男女衣,长尺有咫,曰寒衣。有疏印缄,识其姓字辈行,如寄书然,家家修具夜奠,呼而焚之其门,曰送寒衣。”
●清富察敦崇《燕京岁时记·十月一》:“十月初一日,乃都人祭扫之候,俗谓之送寒衣……今则以包袱代之,有寒衣之名,无寒衣之实矣。”
●胡朴安《中华全国风俗志·山东·惠民县之岁时》:“十月一日,祭先墓,剪彩纸为衣裳焚化,谓之送寒衣。”
孟姜女送寒衣-全唐诗宋词元曲典故辞典
孟姜女送寒衣
【出典】 汉·刘向《列女传》卷四《贞顺传》: “齐杞梁殖之妻也,庄公袭莒,殖战而死。……杞梁之妻无子,内外皆无五属之亲。既无所归,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,内诚动人,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,十日而城为之崩。”原是春秋时齐国杞梁妻哭倒城墙故事,而民间传说故事也有孟姜女哭倒长城情节,其间或有渊源。孟姜女故事是说秦始皇修长城,抓了很多民夫,孟姜女丈夫也在其中。天寒冷,孟姜女为夫送寒衣,来到长城,得知其夫已死,尸在长城城墙下。孟姜女大哭,哭倒了长城,认尸辨骨。孟姜女故事大约成型于唐代,唐人《琱玉集》有《同贤记》,故事已成规模;又有《孟姜女》变文。至金代,有院本《孟姜女》,宋元南戏有《孟姜女送寒衣》,元杂剧有郑廷玉《孟姜女送寒衣》,可惜这些戏都散佚不传。
【释义】 孟姜女故事历来盛传,学者认为孟姜女故事是从杞梁妻故事演变而来。杞梁妻故事除《列女传》记载外,《左传》、《孟子·告子下》、《礼记·檀弓下》等也曾提及。顾颉刚1935年在天津《益世报·读书周刊》连载了《孟姜女故事材料目录》很有价值,可参看。孟姜女故事在明清以后流传更广,故事也渐丰满,而且,全国很多地方都修建了孟姜女庙。
【例句】 ①恰便似孟姜女送寒衣,谁曾受这般苦。(贾仲明杂剧《荆楚臣重对玉梳记》第三折[醉春风])顾玉香在逃跑路上的唱词,比喻自己像孟姜女送寒衣那样在路途受辛苦。②则待要百年同墓穴,那里肯千里送寒衣。(关汉卿杂剧《感天动地窦娥冤》第二折[贺新郎])窦娥埋怨婆婆不念已故丈夫,不肯以孟姜女做榜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