逋懸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逋懸ㄅㄨ ㄒㄩㄢˊbū xuán積欠租金。《後漢書.卷七三.劉虞傳》:「後車騎將軍張溫討賊邊章等,發幽州烏桓三千突騎,而牢稟逋懸,皆畔還本國。」《三國志.卷六五.吳書.華覈傳》:「如有逋懸,則籍沒財物,故家戶貧困,衣食不足。」
逋懸-辞源3
【逋懸】拖欠。後漢書七三 劉虞傳:“後車騎將軍 張溫討賊 邊章等,發 幽州 烏桓三千突騎,而牢稟逋懸,皆畔還本國。”注:“言軍糧不續也。”三國志 吳 華覈傳上 孫晧疏:“到秋收月,督其限入,奪其播殖之時,而責其今年之税,如有逋懸,則籍没財物,故家户貧困,衣食不足。”此謂拖欠租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