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功易事-汉语大词典
通功易事谓人各有业,互通有无。
●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子不通功易事,以羡补不足,则农有余粟,女有余布。”
●梁启超《论国家思想》:“故自其内界言之,则太平之时,通功易事,分业相助,必非能以一身而备百工也。”亦作“通工易事”。
●清魏源《默觚下·治篇十四》:“车马之驰驱,衣裳之曳娄,酒食鼓瑟之愉乐,皆巨室与贫民所以通工易事,泽及三族。”
通功易事-中华成语大词典
通功易事
【拼音】:tōng gōng yì shì
解释
分工合作,互通有无,拿多余的换没有的。
出处
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:“子不通功易事,以羡补不足,则农有余粟,女有余布。”
示例
于是~,择其公且贤者,立而为之君。 ★严复《辟韩》
近义词
通工易事
反义词
语法
作谓语;指分工合作
近代-梁启超--《论国家思想》:故自其内界言之,则太平之时,通功易事,分业相助,必非能以一身而备百工也。
东汉-班固--《汉书·货殖传》:然后四民因其土宜,各任智力,夙兴夜寐,以治其业,相与通功易事,交利而俱赡。
南宋-朱熹--《江西运司养济院记》:而四方宾旅之有事于其土者,又不绝于道路,平时通功易事,足以相生养。
近代-《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》--《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》:彼其时虽以农工之通功易事,为当得之利益,至于懋迁服贾,则以作伪业而贱蔑之。
近代-严复--《辟韩》:于是通功易事,择其公且贤者,立而为之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