連山-中華語文大辭典
連山连山ㄌ丨ㄢˊ ㄕㄢliánshān1.書名。三《易》之一。內容早已散佚而不完整。相傳為伏羲氏或神農氏所創,夏朝時使用。以「艮卦」為六十四卦之首卦,上下卦均為艮,象山氣連綿,故名。南朝梁‧元帝曾雜採諸《易》書編纂成《連山》三十卷,隋‧劉炫曾偽造《連山》,今皆亡佚。馬國翰《玉函山房輯佚書》輯有《連山》一卷。2.〈書〉連綿的山脈。[例]太乙近天都,~接海隅(唐‧王維〈終南山詩〉)|陽關積霧萬里昏,劍閣~千種色(唐‧駱賓王〈疇昔篇〉)。3.〈書〉滿山。[例]居延城外獵天驕,白草~野火燒(唐‧王維〈出塞詩〉)|蕃軍遙見漢家營,滿谷~遍哭聲(唐‧岑參〈凱歌〉六首之五)。
連山-辞源3
【連山】㊀古 易名。周禮 春官 大卜:“掌三易之法,一曰 連山,二曰 歸藏,三曰 周易。”漢 鄭玄 易贊及 易論皆稱:夏曰 連山,殷曰 歸藏,周曰 周易。㊁縣名。漢 桂陽縣地。南朝 梁析置 廣德縣。隋改縣曰 廣漢,仁壽初,避 煬帝(楊廣)諱改曰 連山。卽今 廣東 連山壯族瑶族自治縣。參閲 讀史方輿紀要一〇一 連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