運河-中華語文大辭典
運河运河ㄩㄣˋ ㄏㄜˊyùnhé人工挖掘以通航的河道。[例]南北大~︱巴拿馬~。
運河 -中国文化史辞典
南北大運河全長三千五百六十多裏,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開鑿河道。大運河在唐以前稱為溝、渠、漕渠、漕河、運渠,宋代始有運河之稱,元明以來漸成通稱。運河最早的兩段是:春秋末吳所開的邗溝;戰國初魏所開的鴻溝。以後又有漢武帝時代所開的漕渠,東漢末曹操所開的白溝。公元七世紀初,隋朝統一了中國。為了加強對江淮地區的控制和吸收財富,為了便於東北用兵,征伐高麗,隋煬帝先後開鑿了通濟渠、山陽瀆、江南運河及永濟渠,形成全國的運河系統。它是以東都洛陽為中心,西通關中盆地,北抵河北平原,南達太湖流域的運河系統。元代利用一部分隋唐以來原有運河和某些天然河道,又在今山東臨清、濟寧間先後開鑿了濟州河、會通河,在今北京、通縣間開鑿了通惠河,因而形成了一條自大都(今北京)為起端,經由通惠河、白河、禦河(永濟渠)、會通河、濟州河、泗水、黃河、淮揚運河、浙西運河(江南運河)直達杭州的溝通海河、黃河、淮河、長江、錢塘江五大流域的南北大運河。在此基礎上,再經明清兩代的努力,終使黃河、運河二水各自分離自成體系,形成了今天的南北大運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