達摩-中華語文大辭典
達摩达摩ㄉㄚˊ ㄇㄛˊdámó1.一切的法則或佛陀的教法。(梵Dharma)2.即菩提達摩。生卒年不詳,約西元五世紀至六世紀。印度禪宗付法藏二十八祖,漢傳佛教禪宗初祖。或譯作菩提達磨(意譯為道法),又稱菩提達磨多羅、達磨多羅、菩提多羅、達摩祖師,諡圓覺大師,略稱達磨、達摩。南印度香至國王子。出家後傾心於大乘佛法,從般若多羅學道,四十年後受衣缽。南朝梁普通元年(520),由海路到廣州,武帝尊稱「聖胄大師」,但論對佛理不契;遂渡江至北魏,隨緣隨處以禪法教人。後棲止嵩山少林寺,面壁坐禪,人稱「壁觀婆羅門」。法嗣傳與慧可,授袈裟及《楞伽經》四卷;其餘較著名弟子有道育、僧副、曇林等。後世之達摩事蹟漸神異化。在通俗俠義小說中,將菩提達摩說成少林寺武功的開創者。
達摩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達摩ㄉㄚˊ ㄇㄛˊdá mó①一切的現象、法則或佛陀的教法。為梵語 Dharma 的音譯。也作「達磨」。②印度高僧,中國禪宗的初祖。參見「菩提達摩菩提達摩」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