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學-中華語文大辭典
醫學医学丨 ㄒㄩㄝˊyīxué以保護和增進人類身心健康,預防、診斷和治療疾病為研究內容的科學。
醫學 -中国文化史辞典
中國古代培養醫療人才的學校。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年(443年)始設醫學,不久即廢。北魏置太醫博士以教弟子,後亦廢。唐代醫學設於太醫署,分為四門:一曰醫學;二曰針學;三曰按摩;四曰咒禁。醫學又分五科:即體療科、瘡腫科、少小科、耳目口齒科、角法科。《本草》和《甲乙脈經》為必修科目。針學專習經脈、孔穴之道,辨別浮沉澀滑之候,以針灸手術治療疾病。按摩學則以按摩術,導引宣泄體內各種疾病。咒禁學專習以咒禁迷信作為驅除邪惡鬼魅之術。宋代醫學初隸於太常寺,至神宗時,置提舉判局,設教授一人,由翰林醫官或在外良醫擔任。有學生三百人,分為三科:方脈科、針科、瘍科。方脈科習大小經,以《素問》、《難經》、《脈經》為大經;以《巢氏病源》、《龍樹論》、《千金翼方》為小經。針、瘍二科,則去《脈經》,而增三部針灸經。學生畢業考試及格後,高等的派為尚藥局醫師以下醫職,其餘按等第補為本學博士、正、錄,或委為外州醫學教授。元、明地方也設醫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