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屋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重屋ㄔㄨㄥˊ ㄨchóng wū樓房。《新唐書.卷二二一.西域傳上.東女傳》:「所居皆重屋,王九層,國人六層。」宋.蘇軾〈教戰守策〉:「今王公貴人,處於重屋之下。」
重屋-辞源3
【重₂屋】㊀重檐之屋。周禮 考工記 匠人:“殷人重屋。”注:“重屋者,王宮正堂若大寢也。”孫詒讓 正義:“孔廣森曰:殷人始爲重檐,故以重屋名。”又 孫詒讓曰:“左傳 孔 疏謂廟上拔起爲重屋,深得其制……又古凡室屋之高而上出者,通謂之臺,謂之觀。故 黃圖及 禮圖亦以重屋爲臺爲觀,實則臺觀可以登眺,而明堂之重屋不可登眺。”㊁樓。説文:“樓,重屋也。”新唐書二二一 西域傳 東女國:“所居皆重屋,王九層,國人六層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