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陽-中華語文大辭典
重陽重阳ㄔㄨㄥˊ 丨ㄤˊchónɡyánɡ傳統節日之一。古代以九為陽數(奇數)之極,故稱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。民間有登高、賞菊等習俗。也作「九九」、「九日」、「秋節」、「登高節」、「重九」、「重陽節」。
重陽 -中国文化史辞典
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,又稱重九、九日。古人以九為陽數,月、日都逢九,故名重陽。古代每逢重陽,人們都要登高、賞菊、飲酒、佩帶茱萸,據說可以避邪去惡。宋陳元靚《歲時廣記》卷三十四引《續齊諧記》:“汝南桓景,隨費長房(東漢時的方士)遊學累年。長房因謂景曰:‘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厄,宜急去,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,登高飲菊酒,禍乃可消。’景如其言,舉家登山。夕還,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。長房聞之曰:‘此可代之矣。’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,婦人帶茱萸囊,因此也。”這是關於重陽登高起因的一個傳說故事,雖不可信,卻寄寓著人們消災避禍的願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