量出制入 -中国文化史辞典
根據國家每年所需要的經費來規定相應的科征收入的財政原則。《漢書·食貨志上》就有“量吏祿,度官用,以賦於民”的記載。但這時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。在唐代,楊炎才正式提出“量出制入”的口號。《舊唐書·楊炎傳》記他建議推行“兩稅法”時說:“凡百役之費,一錢之斂,先度其數而賦於人,量出以制入。”雖然楊炎並沒有闡明“量出制入”所依據的理由和應采取的具體措施,但作為新的財政原則,在中國經濟史上還是占有一席地位。
量出制入-中华成语大词典
量出制入
【拼音】:liàng chū zhì rù
解释
量:估量;制:规定。估量支出情况再定其收入之道。
出处
《新唐书·杨炎传》:“凡百役之费,一钱之敛,先度其数而赋于人,量出制入。”
示例
近义词
反义词
语法
作谓语;用于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