鈔票-中華語文大辭典
鈔票钞票ㄔㄠ ㄆ丨ㄠˋchāopiào紙質貨幣。也作「紙幣」、「紙鈔」、「票子」。
鈔票 -中国文化史辞典
紙幣。《明史·食貨志五》:“鈔始於唐之飛錢,宋之交會(即交子、會子),金之交鈔。元世始終用鈔,錢(指銅錢)兒廢矣。”我國紙幣的使用始於宋代,元代則以使用紙幣為主,曾先後發行“中統寶鈔”、“至元寶鈔”和“至正交鈔”。其中以“中統寶鈔”最為重要,終元之世,始終通用。明朝的紙幣,是“大明寶鈔”,洪武八年(1375年)發行,終明之世,只用這一種寶鈔。明代紙幣不如元代盛行,明英宗以後,寶鈔就不大流行了。清朝有很長一段時期不用紙幣,鹹豐三年(1853年)才發行了兩種紙幣,一種是“大清寶鈔”,另一種是戶部官票,二者合稱“鈔票”或“票鈔”。現代鈔票的名稱似導源於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