銅虎符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銅虎符ㄊㄨㄥˊ ㄏㄨˇ ㄈㄨˊtóng hǔ fú漢代用於軍事徵發的兵符。銅製虎形,分為左右兩半,右符留在京師,左符分給郡守。《史記.卷一〇.孝文本紀》:「初與郡國守相為銅虎符、竹使符。」南朝宋.裴駰.集解:「應邵曰:『銅虎符第一至第五,國家當發兵,遣使者至郡合符,符合乃聽受之。』」
銅虎符-辞源3
【銅虎符】銅鑄虎符。史記 文帝紀:“(三年)九月,初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、竹使符。”集解:“應劭曰:‘銅虎符第一至第五,國家當發兵,遣使者至郡合符,符合乃聽受之。’”省稱銅虎、銅符。南齊書 張欣泰傳史臣曰:“陵埤負户,士衰氣竭,屢發銅虎之兵,未有釋位之援。”唐 白居易 長慶集十七 初除官蒙裴常侍贈鶻銜瑞草緋袍……詩:“新授銅符未著緋,因君裝束始光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