銅雀臺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銅雀臺ㄊㄨㄥˊ ㄑㄩㄝˋ ㄊㄞˊtóng què tái東漢獻帝建安十五年冬,曹操於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建一高臺。樓頂置大銅雀,展翅若飛。唐以後也稱為「相臺」。宋.劉克莊〈沁園春.何處相逢〉詞:「何處相逢;登寶釵樓,訪銅雀臺。」《三國演義.第三四回》:「乃即日破土斷木,燒瓦磨磚,築銅雀臺於漳河之上。」
銅雀臺-辞源3
【銅雀臺】㊀宮殿名。漢末 建安十五至十八年 曹操建 銅雀 金虎 冰井三臺。故址在今 河北 臨漳縣西南。銅雀臺高十丈,周圍殿屋一百二十間。於樓頂置大銅雀,舒翼若飛,故名 銅雀臺。ॳѧȱ 雀臺。石虎都 鄴,更增二丈,於臺上起五層樓閣,高十五丈,去地二十七丈。兵亂毁圮。參閲 藝文類聚六二 晉 陸翽 鄴中記、水經注十 濁漳水、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十九 銅雀。銅雀臺瓦可琢硯,相傳貯水數日不滲,世稱銅雀硯。參閲 宋 蘇易ॳѠ文房四譜三 硯譜、洪邁 容齋續筆十二 銅雀灌硯。㊁曲名。也作“銅雀妓”。漢末 曹操遺命諸子,死後葬於 鄴之西崗,諸妾與伎人皆著 銅雀臺,臺上置牀帳,每月朔望向帳前作伎。見 樂府詩集三一 銅雀臺解題引 鄴都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