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引 -中国文化史辞典
紙幣之一。意為領錢的證書,猶兌換券。我國最早的紙幣是宋代的“交子”。宋徽宗大觀元年(1107年),將交子改名錢引,和交子一樣,也是行用於四川的一種地方性紙幣。四川錢引以鐵錢為幣值本位,上印界分、年號、面額,並飾以圖案花紋。面額分一貫和五百文。三年換發一次,稱為一界。據《蜀中廣記》記載,錢引的形制,要比交子美觀得多。南宋時,由兩界通行改為三界,濫印濫發,不能兌現,因而不斷貶值。
錢引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錢引ㄑㄧㄢˊ ㄧㄣˇqián yǐn宋時通行的紙幣。《宋史.卷四〇.寧宗本紀四》:「戊申,命四川增印錢引五百萬以給軍費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