錢文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錢文ㄑㄧㄢˊ ㄨㄣˊqián wén錢面上有文字,故稱錢幣為「錢文」。《漢書.卷二四.食貨志下》:「法錢不立,……則市肆異用,錢文大亂。」後多用為計算金錢的單位,如「錢若干文」。
錢文-辞源3
【錢₂文】㊀指貨幣。漢書 食貨志下 賈誼諫疏:“法錢不立,……則市肆異用,錢文大亂。”後漢書 光武帝紀 論:“及 王莽篡位,忌惡 劉氏,以錢文有金刀,故改爲貨泉。”後因以文計錢之數,一枚錢曰一文。南齊書 鬱林王紀:“每見錢,輒曰:‘我昔時思汝一文不得,今得用汝未?’”㊁指錢幣上所鑄之文字。舊唐書 食貨志上:“初,開元錢之文,給事中 歐陽詢制詞及書,時稱其工。其字含八分及隸體,其詞先上後下、次左後右讀之;自上及左迴環讀之,其義亦通。流俗謂之‘開通元寶’錢。及鑄新錢,乃同流俗,‘乾’字直上,‘封’字在左。尋寤錢文之誤,……乃議却用舊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