鍼砭-中華語文大辭典
鍼砭针砭ㄓㄣ ㄅ丨ㄢzhēnbiān古代用石針刺皮肉出血以治病。比喻針對過失或弊端提出批評,以使改正。也作「針砭」。[例]~時弊︱~社會。
鍼砭-辞源3
【鍼砭】㊀泛指以鍼或砭石施治。舊題 唐 馮贄 雲仙雜記二:“戴顒春攜雙柑斗酒,人問何之。曰:‘往聽黃鸝聲,此俗耳鍼砭,詩腸鼓吹,汝知之乎?’”宋 祖士衡 西齋話記:“隴州道士 曾若虚者,善醫,尤得鍼砭之妙術。”(説郛四)㊁規勸告誡。也作“針砭”。宋 梅堯臣 宛陵集四四 依韻和李察推留别詩:“膏肓靡自療,誰復望針砭。”又 范成大 石湖集八 晞真閣留别方道士賓實詩:“時時苦語見鍼砭,邂逅天涯得三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