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汉-班固等--《东观汉记·班超传》:超曰:“臣乘圣汉威神,出万死之志,冀效铅刀一割之用。”
晋-左思--《咏史》:铅刀贵一割,梦想聘良图。
近代-章炳麟--《革命之道德》:幸而时济,庶几比于铅刀一割。
宋-蔡戡--《再用前韵酬端约》诗:顾我羞涩难为容,铅刀一割无余锋。
明-王维桢--《与江北李监察书》:仆食公家粟二十年矣,既不能请缨持戟,效铅刀一割之用,乃坐观时衅又不以告主者,即不如宗人之视疾,矧得称为臣乎。
清-曾国藩--《覆黄莘农中丞》:果能勉竭驽骀,与大君子戮力同仇,肃清北路,获收铅刀一割之用,良所至愿。
近现代-柳亚子--《书信辑录·致尹瘦石》:我想,要是史可法能握实权,不让马、阮出头,也许良玉还可以收铅刀一割之用的,你以为如何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