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沙-辞源3
【長沙】㊀郡、國、府名。秦置郡,因有“萬里沙祠”,故曰 長沙。治 臨湘(今 湖南 長沙市城區)。其地域包括今 湖南東部、南部,江西西北部和 廣西 全州、廣東 連州市等地。漢爲 長沙國,後漢復爲 長沙郡,轄境漸小。晉因之。明 洪武五年改置 長沙府,地僅 湘江下游而已,清因之,府治 長沙縣爲 湖南省省會。公元1913年廢府存縣。1933年設爲 長沙市。參閲 讀史方輿紀要八十 長沙府。㊁縣名。秦置 臨湘縣,以地臨 湘水爲名,爲 長沙郡治。隋改 長沙縣。清爲 長沙府治。地在今 湖南 長沙市。參閲 讀史方輿紀要八十 長沙府 長沙縣。㊂星名。屬南方七宿之軫宿。宋史 天文志四 二十八舍下:“長沙一星,在軫宿中,……主壽命。”
長沙市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長沙市ㄔㄤˊ ㄕㄚ ㄕˋcháng shā shì城市名。位於湖南省東部、湘江下游臺地,為該省的省會。交通發達,有鐵路通武昌、漢口;有公路通武漢、廣州、南昌;有民航班機直通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成都;有水運通湘潭、衡陽。現有輕紡、機械、電子、建材、食品等工業。手工業發達,以湘繡和鴨絨被、瓷器聞名於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