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至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長至ㄔㄤˊ ㄓˋcháng zhì①夏至。《禮記.月令》:「是月也,日長至,陰陽爭,死生分。」②冬至。《太平御覽.卷二八.時序部.冬至》:「後魏崔浩女儀曰:『近古婦人,常以冬至日上履襪於舅姑,踐長至之義也。』」唐.白居易〈冬至宿楊梅館〉詩:「十一月中長至夜,三千里外遠行人。」
長至-辞源3
【長至】㊀謂仲夏白天時日之長達極點。亦用爲夏至之别稱。禮 月令仲夏之月:“是月也,日長至。”疏:“長至者,謂此月之時,日長之至極。大史漏刻,夏至晝漏六十五刻,夜漏三十五刻,是日長至也。”元 方回 桐江續集二三 日長至寓杭詩:“今日喜逢長至日,來年恰遇古希年。”㊁謂自冬至後白天時日漸長。太平御覽二八 後魏 崔浩 女儀:“近古婦人,常以冬至日上履襪於舅姑,踐長至之義也。”常用爲冬至之别稱。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 風操:“已孤,而履歲及長至之節,無父,拜母、祖父母……則皆泣。”唐 白居易 長慶集十三 冬至宿楊梅館詩:“十一月中長至夜,三千里外遠行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