開府 -中国文化史辞典
一、漢魏開始有“開府、儀同三司”的名號,即高級官員可以設置府署,援照三司(太尉、司徒、司空)成例自選部僚。一般為大臣加銜。漢代三公、大將軍、將軍可以開府。三國魏時,有以其他官員援三公成例開府,所以有“開府儀同三司”名號。以後曆代沿用。晉代諸州刺史多以將軍開府,都督軍事。唐、宋時,開府儀同三司為一品文散官,元代則通用於武官,至明代廢。清代則用以稱出任外省的督撫,此“開府”已非官稱。二、作為府兵軍官名。西魏和北周時府兵共分二十四軍,每軍兵額約二千人設一開府。
開府-辞源3
【開府】開建府署,辟置僚屬。漢制,惟三公可開府。及 漢末,李傕 張楊 董承等以將軍開府,開府之名始此。魏 晉以後,開府者益多,因而别置開府儀同三司之名。晉 羊祜督 荆州,以將軍開府如三司之儀。唐 宋以開府儀同三司爲文散官第一階,卽不帶職官,亦與朝參祿俸。金文散官上曰開府儀同三司,中曰儀同三司。元同。明廢。後世稱督撫爲開府。參閲 通典三四 職官十六 文散官、續通志一三七 職官八 文散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