闌珊-中華語文大辭典
闌珊阑珊ㄌㄢˊ ㄕㄢlánshān1.〈書〉衰落;蕭瑟。[例]簾外雨潺潺,春意~(五代南唐‧李煜〈浪陶沙‧簾外雨潺潺〉詞)。2.〈書〉散亂;零落。[例]字~,模糊斷續,都染就淚痕斑(清‧洪昇《長生殿‧第四十齣》)。3.〈書〉暗淡;衰微。[例]南斗~北斗稀,茅君夜著紫霞衣(唐‧曹唐〈小遊仙詩〉九十八首之十一)。4.〈書〉殘缺;將盡。[例]雲鎖巫陽,霜凋楚關,堪悲鄉夢~(明‧朱鼎《玉鏡臺記‧第四十齣》)|歌斷酒~,畫船簫鼓轉,綠楊灣(宋‧賀鑄〈小重山‧簾影新妝一破顏〉詞)。5.〈書〉窘困,艱難。[例]官況~,慚愧青松守歲寒(宋‧蘇軾〈減字木蘭花‧春光亭下〉詞)。
闌珊-辞源3
【闌珊】㊀衰落,將盡。唐 白居易 長慶集五四 詠懷:“白髮滿頭歸得也,詩情酒興漸闌珊。”李羣玉詩後集三 九日:“絲筦闌珊歸客盡,黃昏獨自詠詩迴。”㊁殘亂,散亂。樂府詩集八四 唐 李賀 李夫人歌:“紅璧闌珊懸佩璫,歌臺小妓遥相望。”㊂困窘,艱難。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十 韋莊奏請追贈不及第人近代者:“羅鄴……因兹舉事闌珊,無成而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