阿育王-中華語文大辭典
阿育王阿育王ㄚ ㄩˋ ㄨㄤˊāyùwánɡ古印度國王名。生卒年不詳,又譯阿輸迦、阿輸伽,意譯無憂,又稱無憂王、天愛喜見王、天竺鐵輪王。為古印度名王旃陀羅笈多之孫,中印度摩揭陀國孔雀王朝第三世王。西元前二百七十三年即位,在位期間幾乎統一全印度,施政得宜,愛好真理,為印度有史以來治績空前的英明君主。據說年輕時甚殘暴,後歸依佛教,轉為博愛仁慈,護持佛教最力。老年時遭王孫三波地奪權,晚景淒涼。傳說阿育王在華氏城舉行第三次佛典結集,並派人到國外傳法,對後來佛教發展影響極大。(阿育,梵Aśoka)
阿育王-汉语大词典
阿育王梵语。或译作阿输迦。意为无忧王。为古印度名王旃陀罗笈多之孙,宾头沙罗之子,初奉婆罗门教,后皈依佛教,崇佛教为国教。颁布许多以佛教治国的敕令,刻在山岩或石柱上,并派人到国外传教,对以后佛教的发展有很大影响。
●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一》:“阿育王坏七塔,作八万四千塔,最初作大塔,在城南二里余……阿育王于此作泥梨城。”
●范文澜《唐代佛教·佛教各宗派》:“公元前三世纪中,有阿育王信奉佛教,供养僧徒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