限田-汉语大词典
限田限制私人占有田地数量。
●《汉书·食货志上》:“古井田法虽难卒行,宜少近古,限民名田,以澹不足,塞并兼之路。”
颜师古注:“名田,占田也。各为立限,不使富者过制,则贫弱之家可足也。”
●《宋史·食货志上一》:“上书者言赋役未均,田制不立,因诏限田……而任事者终以限田不便,未几即废。”
●《古今小说·木绵庵郑虎臣报冤》:“又有人作《沁园春》词云:‘……算行关改会,限田放籴。生民凋瘁,膏血俱朘。’”
●严复《<法意>按语》:“汉世诸公,睹并兼之害,欲以限田之法救之,然无及也。”
限田 -中国文化史辞典
封建社會中朝廷限制私人占有田地的數量。《漢書·食貨志上》載,漢武帝時,富商大賈兼並土地情況嚴重,董仲舒建議“古井田法雖難卒行,宜少近古,限民名田,以澹不足,塞並兼之路。”這項建議並沒有被全部采納,土地兼並一直在發展之中,直到哀帝時,因社會經濟危機日益嚴重,才采納師丹和孔光的建議,規定了諸侯王、公主、列侯以至吏民的“名田”和“畜奴婢”的限額,占田不得超過三千畝,占有奴婢數限制在二百以內。這是封建王朝第一次發布的“限田令”。但在權貴的阻撓下,限田令不過是一紙具文。《宋史·食貨志上一》:“(仁宗初年)因詔限田:公卿以下毋過三十頃,牙前將吏應複役者毋過十五頃。”實際上曆代的限田詔令從來沒有認真執行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