陝西-辞源3
【陝西】㊀地區名。1.泛指 陝陌(今 河南 陝縣西南)以西地區。晉書 宣帝紀:“今君受 陝西之任,有白鹿之獻。”此指 長安,時 司馬懿屯 長安以備 蜀。宋書 柳元景傳:“(龐)季明率 方平 趙難軍向 陝西 七里谷。”七里谷又名 七里㵎,在 陝城西七里,故名。參閲 水經注四 河水。2. 晉南渡以後,江左以 揚 荆二州爲最重,比 周之二伯分 陝,故以 揚州爲 東陝,荆州爲 西陝。晉書 桓彝傳附 桓胤:“故太尉 沖,昔藩 陝西,忠誠王室。”按 桓沖曾任 荆州刺史。參閲 清 顧炎武 日知錄三一 陝西。㊁路名。宋初置,治 京兆府(今 陝西 西安市城區境)。轄境相當今 陝西和 寧夏 長城以南、秦嶺以北及 山西西南部、河南西北部、甘肅東南部地區。以其地在 陝原以西而名。熙寧五年分爲 永興軍路和 秦鳳路。元置 陝西行中書省,明改 陝西布政使司,分爲左右布政使司。清 康熙年間改左布政使司爲 陝西布政使司,嘉慶以後稱爲 陝西省。參閲 嘉慶一統志二二六 陝西省。
陝西省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陝西省ㄕㄢˇ ㄒㄧ ㄕㄥˇshǎn xī shěng省名。因在陝原(今河南陝縣一帶)之西而得名。位於黃河、隴山之間,東以黃河界山西,南以巴山山脈界四川,西以隴山、太白山界甘肅,西北界寧夏,北以長城界綏遠,東南界湖北,面積約十八萬七千七百平方公里,省會為西安市。簡稱為「陝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