陰騭-辞源3
【陰騭】書 洪範:“惟天陰騭下民。”傳:“騭,定也,天不言而默定下民。”本爲默定之意。後衍爲陰德之義。文苑英華八九二 唐 韋貫之 南平郡王高崇文神道碑:“靈命陰騭,有開必先。”宋 蘇軾 分類東坡詩二二 子由生日詩:“方其未定間,人力破陰騭。少忍待其定,報應真可必。”
陰騭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陰騭ㄧㄣ ㄓˋyīn zhì語出《書經.洪範》:「惟天陰騭下民,相協厥居。」為默定的意思。後引申為默默行善的德行。《喻世明言.卷二九.月明和尚度柳翠》:「只因柳宣教不行陰騭,折了女兒,此乃一報還一報,天理昭然。」《儒林外史.第三六回》:「陰騭就像耳朵裡響,只是自己曉得,別人不曉得。而今這事,老伯已是知道了,那裡還是陰德?」也稱為「陰德」、「陰功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