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明-辞源3
【陽明】㊀陽光。漢書八一 孔光傳對問:“臣聞日者,衆陽之宗,人君之表,至尊之象。君德衰微,陰道盛強,侵蔽陽明,則日蝕應之。”引申爲光明。文選 晉 束廣微(晳)補亡詩 華黍:“玉燭陽明,顯猷翼翼。”㊁經脈名。中醫分人體經脈爲十二支,以手陽明爲大腸脈,足陽明爲胃脈。周禮 天官 疾醫“參之以九藏之動”唐 賈公彦 疏:“若脈之大候,取其要者,在於陽明、寸口二處而已。陽明者,在大拇指本骨之高處與第二指間。”㊂洞名。1.在今 浙江 紹興東南 會稽山,道家稱爲十一洞天。唐 白居易 長慶集五六有 和微之春日投ॳѩٽ明洞天五十韻詩,陽明洞天,卽此。明 王守仁結廬洞側,號 陽明先生。參閲 讀史方輿紀要八九 浙江 會稽山。2.在今 貴州 修文縣北,原名 東洞,王守仁闢之,改爲 陽明洞天。參閲 嘉慶一統志五〇〇 貴陽府。
陽明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陽明ㄧㄤˊ ㄇㄧㄥˊyáng míng①明亮、光明。《續漢書.卷一四.五行志二》:「或以為鳳皇陽明之應,故非明主,則隱不見。」《文選.束晳.補亡詩六首之三》:「玉燭陽明,顯猷翼翼。」②浙江紹興會稽山的陽明洞。為道家洞天之一,明代王守仁嘗結廬其側,因自號「陽明」。③經脈名稱之一。為陽氣升發的最後階段。如:「手陽明大腸經」、「足陽明胃經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