陽阿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陽阿ㄧㄤˊ ㄜyáng ē樂曲名。晉.張華〈輕薄篇〉:「新聲踰激楚,妙妓絕陽阿。」也作「揚阿」。
陽阿-辞源3
【陽阿】㊀樂曲名。文選 戰國 楚 宋玉 對楚王問:“客有歌於 郢中者,其始曰 下里 巴人,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;其爲 陽阿 薤露,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。”淮南子 説山:“欲美和者,必先始於 陽阿 采菱。”注:“陽阿 采菱,樂曲之和聲。有 陽阿,古之名俳,善和也。”亦舞名。古之名倡 陽阿善舞,因名其舞。淮南子 俶真:“足蹀 陽阿之舞,而手會 綠水之趨。”注:“陽阿,古之名倡也。”㊁傳説中山名。楚辭 屈原 九歌 少司命:“與女沐兮 咸池,晞女髮兮陽之阿。”注:“阿,曲隅,日所行也。言己願託司命,俱沐 咸池,乾髮陽阿。”南朝 梁 江淹 江文通集四 秋夕納涼奉和刑獄舅詩:“騎星謝箕尾,濯髮慙 陽阿。”㊂縣名。在今 山西 晉城市城區及 澤州縣境。漢置 陽阿縣,屬 上黨郡,晉罷。西燕復置,北齊廢。參閲 漢書 地理志上、讀史方輿紀要四三 澤州 高平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