隔靴搔癢-中華語文大辭典
隔靴搔癢隔靴搔痒ㄍㄜˊ ㄒㄩㄝ ㄙㄠ 丨ㄤˇɡéxuē-sāoyǎnɡ在靴子外面抓癢。比喻說話、做事沒抓住要害,不能解決問題。[例]~的文章,再多也沒用。
隔靴搔癢-辞源3
【隔靴搔癢】喻言行寫作不切實際,不得要領。景德傳燈錄二二 契穩法寶大師:“師曰:‘辨得未?’僧曰:‘恁麽卽識性無根去也。’師曰:‘隔靴搔癢。’”宋 嚴羽 滄浪詩話 詩法:“下字貴響,造語貴圓,意貴透徹,不可隔靴搔癢。”亦作“隔靴爬癢”、“隔靴抓癢”。宋 朱熹 朱子語類五 性理二 聖人:“聖人只是識得性。百家紛紛,只是不識性; 揚子(雄)鶻鶻突突,荀子又所謂隔靴爬癢。”續傳燈錄十二:“若也揚眉瞬目,又是鬼弄精魂,更或拈拂敲床,大似隔靴抓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