隸體-中華語文大辭典
隸體隶体ㄌ丨ˋ ㄊ丨ˇlìtǐ漢字的一種字體。由篆書簡化演變而成,筆畫平直方正,是古今漢字的分水嶺,奠定了楷書的基礎。產生於秦,盛行於漢魏。也作「隸書」、「隸字」。
漢碑隸體舉要-中華語文大辭典
漢碑隸體舉要汉碑隶体举要ㄏㄢˋ ㄅㄟ ㄌ丨ˋ ㄊ丨ˇ ㄐㄩˇ 丨ㄠˋhànbēi litǐ jǔyào書名。清代書論。蔣和撰。一卷。內容記述隸書與楷書各有體制,楷書對隸書有加、有省、有借、有偽,不可任意通寫,因而輯出漢碑隸書中與楷法不同者八百多字,分四聲編次,並各指出其為借用、通用、異體、本字、俗字等差別,便於使用。本書材料來源於《隸釋》、《隸辨》、《漢隸字源》等書,但不涉及文字學,方便隸書學習者參考之用。又名《漢隸異體舉要》。主要版本有乾隆辛丑(1781)本、乾隆甲寅(1794)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