雁門-辞源3
【雁門】㊀郡、縣名。戰國 趙 武靈王置 雁門郡,秦 西漢郡治 善無縣(今 山西 右玉縣南)。今 山西北部皆其地。東漢移治 陰館縣(今 朔州市 朔城區)。三國移治 廣武縣(今 代縣西南)。隋 開皇初郡廢,五年改爲 代州,十八年改 廣武縣曰 雁門縣。大業初恢復 雁門郡,治 雁門縣。唐或曰 代州,或曰 雁門郡,宋以後皆曰 代州。參閲 漢書 地理志下、嘉慶一統志一五一 代州。㊁山名。卽 句注山。在今 山西 代縣西北。爾雅謂之 北陵,亦曰 西隃。山海經 海内西經:“雁門山,雁出其間。”亦曰 陘嶺,自 雁門以南謂之 陘南,以北謂之 陘北,東西山巖峭拔,中有路,盤旋崎嶇,絶頂置關,謂之 西陘關,亦曰 雁門關,自古爲戍守重地,與 寧武 偏頭爲 山西三關,所謂外三關。參閲 讀史方輿紀要三九 太原府。參見“三關㊀5”、“句注”。
雁門關-中華語文大辭典
雁門關雁门关丨ㄢˋ ㄇㄣˊ ㄍㄨㄢyànménɡuān關名。位於山西代縣北部。唐代始建於雁門山頂,明初移築至今址。為長城重要關口之一,歷來居山西南北交通要衝。兩山夾峙,雙闕陡絕,雁群往來必由此徑,故稱。也作「雁門塞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