雅舞-中華語文大辭典
雅舞丨ㄚˇ ㄨˇyǎwǔ〈書〉古代用於祭祀天地、祖先及朝賀大典的舞蹈。內容為歌頌本朝的文治武功,分文舞、武舞兩大類,文舞的舞者手執鑰(樂器)、翟(舞具);武舞的舞者手執朱干(盾)、玉戚(斧)等兵器。相傳起源於周代,歷代略有不同。
雅舞 -中国文化史辞典
又稱“雅樂”。曆代帝王用於祭祀天地、太廟及朝賀、宴享等大典的樂舞。因其音樂“中正和平”,歌詞“典雅純正”,有別於宮廷宴會時所用俗樂及民間“鄭衛之音”,故稱。雅舞分文、武兩大類。文舞歌頌文德,舞者左手執籥,右手秉翟;武舞歌頌武功,舞者手執朱幹(盾)、玉戚(斧)之類兵器。國家以揖讓得天下,則先以文舞歌頌文治;若以征伐得天下,則先以武舞歌頌武功。雅舞大都系原始舞蹈。相傳周公旦制定六代之舞,就定下了周代的雅舞。以後曆代封建統治者在循例制禮作樂時都有增刪修訂,特別是使歌辭內容適合於歌頌本朝的功德。唐武德九年(626年),祖孝孫參周禮,融北朝四裔樂及梁陳中原樂,制成“大唐雅樂”。實際上這已摻雜了胡漢俗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