雍和宮-中華語文大辭典
雍和宮雍和宫ㄩㄥ ㄏㄜˊ ㄍㄨㄥyōnɡhéɡōnɡ藏傳佛教寺院。在北京內城東北角安定門內,為北京最大的喇嘛寺院。原為清世宗胤禛即位前的府第,雍正三年(1725)改名雍和宮,乾隆九年(1744)改為藏傳佛教寺院。主要建築有影壁、牌坊、山門、天王殿、正殿、永佑殿、法輪殿、萬福閣等。其中萬福閣內,有檀香木彌勒菩薩像,法輪殿內,有六米多高的宗咯巴銅像。
雍和宮 -中国文化史辞典
在北京市安定門內東北,原為清雍正帝胤禛即位前府第。雍正三年(1725年)改名雍和宮,成為影堂,供奉清室祖先。乾隆九年(1744年)改為喇嘛廟。雍和宮建築宏偉,共有五進院落。主要建築有影壁、牌坊、山門、天王殿、正殿、永佑殿、法輪殿、萬福閣等。其中以法輪殿、萬福閣最為突出。法輪殿平面呈十字形,前後出抱廈,上覆黃琉璃瓦,殿頂有小閣五座,閣內均有小型喇嘛塔。萬福閣為三層歇山頂建築,上覆黃琉璃瓦,三層房簷,四角上蹺,淩空欲飛,雄偉壯觀。內部有檀香木彌勒佛立像,高二十六米,頭部伸至三樓。閣左右兩側有永康閣與延綏閣,有懸空閣道將三閣聯成一體,布局別致。雍和宮整個建築前部空曠開闊,後部密集交錯,是北京地區現存最大的喇嘛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