雜家-中華語文大辭典
雜家杂家ㄗㄚˊ ㄐ丨ㄚzájiā1.戰國末期到西漢初期的一個學派,兼容儒、墨、名、法等各家學說。代表著作有《呂氏春秋》、《淮南子》等。2.指知識面較廣,對多種學科都有一定了解的人。[例]他博學多聞,在我們單位也算得一個~了。
雜家-辞源3
【雜家】古九流之一。集衆家之説,融會貫通而爲一家言。漢書 藝文志:“雜家者流,蓋出於議官,兼儒、墨,合名、法。”所列有 孔甲 盤盂、尉繚、尸子、呂氏春秋、淮南子等二十家。明 黃虞稷 千頃堂書目始併名、墨、縱橫於雜家,四庫全書從之,分雜家爲六類:立説者謂之雜學;辯證者,謂之雜考;議論而兼敘述者,謂之雜説;旁究物理臚陳纖瑣者,謂之雜品;類輯舊文塗兼衆軌者,謂之雜纂;合刻諸書不名一體者,謂之雜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