靈臺-中華語文大辭典
靈臺灵台ㄌ丨ㄥˊ ㄊㄞˊlínɡtái1.古代天子觀察天文氣象的臺子。2.停放靈柩、骨灰罈的處所,或擺放死者遺像、靈位的桌子或平臺。3.篇名。《詩經‧大雅》的一篇。〈詩序〉言:「民始附也。」稱頌周文王興建靈臺,民心歸附。4.〈書〉內心;心靈。[例]寄通~之下,遺跡江湖之上(《文選‧劉孝標‧廣絕交論》)。
靈臺-辞源3
【靈臺】㊀臺名。1. 西周臺名。詩 大雅 靈臺:“經始 靈臺,經之營之。”箋:“觀臺而曰 靈者,文王化行似神之精明,故以名焉。”2. 春秋 越臺名。見“觀臺㊁1”。3. 漢有 靈臺,在 長安(今 陝西 西安市)西北,爲觀測天象之所。參閲 三輔黃圖五 臺榭。㊁謂心。莊子 庚桑楚:“不可内於靈臺。”釋文:“郭(象)云:心也。案謂心有靈智能任持也。”㊂星名,屬太微垣。晉書 天文志上:“明堂西三星曰靈臺,觀臺也。主觀雲物,察符瑞,候災變也。”㊃縣名。今屬 甘肅省。古 密須國。漢爲 鶉觚縣,屬 北地郡。隋立 靈臺縣,取 文王伐 密作 靈臺之義。後廢。唐 天寶元年復置。明 清皆屬 涇州。參閲 太平寰宇記三二 涇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