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蚨-中華語文大辭典
青蚨青蚨ㄑ丨ㄥ ㄈㄨˊqīnɡfú〈書〉傳說中一種母子相依的蟲子。將母子之血分塗於不同銅錢,將子錢花出,留下母錢,子錢會自動飛回。後借指銅錢或錢。[例]囊裡無~,篋中有黃絹(《全唐詩‧卷八○六‧寒山詩三○三首之一二○》)。
青蚨-辞源3
【青蚨】大型昆蟲田鱉。晉 干寶 搜神記十三:“南方有蟲,名ҰǍʯ܌一名্h\u000B,又名青蚨。形似蟬而稍大,味辛美可食。生子必依草葉,大如蠶子。取其子,母卽飛來,不以遠近。雖潛取其子,母必知處。以母血塗錢八十一文,以子血塗錢八十一文。每市物,或先用母錢,或先用子錢,皆復飛歸,輪轉無已。”後因稱錢曰青蚨。唐 寒山子詩集 寒山之一二〇:“囊裏無青蚨,篋中有黃絹。”宋 華岳 翠微南征錄四 秋宵有感詩:“木耳有才持紫橐,楮皮無計換青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