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鸞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青鸞ㄑㄧㄥ ㄌㄨㄢˊqīng luán①皇帝車駕前的鈴。《南齊書.卷三.武帝本紀》:「鳴青鸞於東郊,冕朱紘而蒞事。」宋.無名氏《梅妃傳》:「長門深閉,嗟青鸞之信修。」②傳說中的神鳥。似鳳,五色備舉而多青。③傳說青鸞喜歡對鏡起舞,故用以代稱鏡子。唐.皇甫枚《王知古》:「他日錦雉之衣欲解,青鸞之匣全開。」④能傳遞信件的鳥。元.王實甫《西廂記.第四本.第三折》:「我這裡青鸞有信頻須寄,你卻休金榜無名誓不歸。」
青鸞-辞源3
【青鸞】㊀傳説中的神鳥。舊題 晉 王嘉 拾遺記十 蓬萊山:“有浮筠之簳,葉青莖紫,子大如珠,有青鸞集其上。”㊁鑾鈴。亦作“青鑾”。南齊書 武帝紀 永明三年詔:“鳴青鸞於東郊,冕朱紘而莅事。”國君車之前,有鸞鳥口銜鈴,故謂之鑾鈴。泛指車。南朝 梁 江淹 江文通集一 倡婦自悲賦:“侍青鑾以雲聳,夾丹輦以霞飛。”宋 陸游 劍南詩稾十二 書懷絶句之五:“未駕青鸞返帝鄉,三江七澤路茫茫。”㊂指鏡。南朝 宋 劉敬叔 異苑三:“罽賓國王買得一鸞,欲其鳴,不可致。飾金繁,饗珍羞,對之愈戚,三年不鳴。夫人曰:‘嘗聞鸞見類則鳴,何不懸鏡照之?’王從其言,鸞覩影悲鳴,冲霄一奮而絶。”後稱青鸞鏡,本此。唐 徐夤 釣磯文集八 上陽宮詞:“粧臺塵暗青鸞掩,宮樹月明黃鳥啼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