靡有孑遺-辞源3
【靡有孑遺】本指災難之後無一人能幸存。孑遺,遺留。詩 大雅 雲漢:“旱旣太甚,則不可推。…… 周餘黎民,靡有孑遺。”後泛指人、物經變故後蕩然無存。漢書 地理志上:“(秦)以爲 周制微弱,終爲諸侯所喪,故不立尺土之封,分天下爲郡縣,盪滅前聖之苗裔,靡有孑遺者矣。”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二 典籍:“魏氏采掇亡書藏三閣,……大凡九千九百四十五卷,惠 懷之末,靡有孑遺。”
靡有孑遺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靡有孑遺ㄇㄧˇ ㄧㄡˇ ㄐㄧㄝˊ ㄧˊmǐ yǒu jié yí毫無剩留。《詩經.大雅.雲漢》:「周餘黎民,靡有孑遺。」《隋書.卷三二.經籍志一》:「惠、懷之亂,京華蕩覆,渠閣文籍,靡有孑遺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