鞦韆-中華語文大辭典
鞦韆秋千ㄑ丨ㄡ ㄑ丨ㄢqiūqiān運動和遊戲的器具。在高架上懸掛兩根長繩或長鏈,繩鏈下端拴一塊橫板構成,人可坐、立其上。玩時,兩手握繩鏈,或坐或踩在橫板上,全身向前用力,借助慣性在空中前後擺動。也作「秋千」。
鞦韆-辞源3
【鞦韆】我國傳統遊戲。在架上懸挂兩繩,下繫橫板,在板上或立或坐,兩手握繩,身軀隨而向空擺動。相傳 春秋 齊桓公從北方 山戎引入。一説 漢武帝時宮中祝壽之辭,本爲千秋,取千秋萬壽之義,後倒讀爲秋千,又轉爲鞦韆。唐宮中每歲寒食節,競樹鞦韆,宮嬪輩戲笑以爲樂,唐玄宗呼爲“半仙戲”。宋有水鞦韆。一人上蹴鞦韆,將平架,翻身入水。參閲 唐 韓鄂 歲華紀麗一 寒食、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七 駕幸臨水殿觀爭標錫宴、高承 事物紀原八 歲時風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