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-李绿园-第一〇回-《歧路灯》:况且又有家事在心,鞭长莫及,不免有些闷闷。
清-李宝嘉-五十四回-《官场现形记》:除掉腹地里几省,外国人鞭长莫及,其余的虽然没有摆在面子上瓜分,暗地里都各有了主子了。
现代-阎照样--《英国贵族史》:贵族子弟远在异乡,家长试图控制约束,惜鞭长莫及。
近代-梁启超--《论进步》:若夫专制之国,虽有一二圣君贤相,徇公废私,为国民全体谋利益,而一国之大,鞭长莫及,其泽之真能遍逮者,固已稀矣。
近代-蔡东藩-第二九回-《唐史演义》:波斯东忧突厥,西逼大食,几乎不能自存,幸亏突厥为唐所灭,东顾少纾,只西境仍时虞侵扰,乃遣使入贡唐廷,求唐保护。唐廷因鞭长莫及,虚与委蛇。
清-佚名-九-《呼家将》:若不早为制伏,迟则生变,到了这个地步,只怕鞭长莫及了。
清-昭梿--《啸亭杂录·续三·魏柏乡相公》:滇、黔,蜀,粤地方边远,今将满兵遽撤,恐一旦有变,有鞭长莫及之虞。
“鞭长莫及”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原意是说,马鞭子虽然长,但是不能打马肚子,即便有力量,也不能用在不应该用的地方。后来比喻虽然愿意去做,但是力量达不到。
这个成语来源于《左传.宣公十五年》,宋人使乐婴齐告急于晋。晋侯欲救之,伯宗曰:“不可。古人有言曰:‘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。’天方授楚,未可与争,虽晋之强,能违天乎!”
鲁宣公十四年(公元前595年),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。出使路上要经过宋国,楚庄王仗着国力强盛,要申舟不向宋国借路。申舟说:“如果不借路,宋国人会杀我。”
“宋国要是杀了你,我就派兵攻打他们。”楚庄王说。
果然,不向宋国借路的做法激怒了宋国。宋国君臣认为这是对本国的莫大侮辱,就杀了申舟。楚庄王听到这个消息,气得暴跳如雷,立即发兵攻打宋国,一下子就把宋国的都城团团围住。
双方相持了几个月,楚军还是没有取胜。第二年春天,宋国派大夫乐婴齐到晋国去请求晋国派兵救援。晋景公想要发兵去救宋,国大夫伯宗说:“大王,我们不能出兵,古人有话说:‘鞭子虽然长不能打到马肚于上。’现在楚国强盛,正受到上天保佑,我们不能和楚相争。晋国虽然强大,可是能违反天意吗?俗话说:‘高高低低,都在心里’,江河湖泊中容纳有污泥浊水,山林草丛中暗藏有毒虫猛兽,洁白的美玉中隐藏有斑痕,晋国忍受一点耻辱,这也是很正常的事。您还是忍一忍吧。”
景公听了伯宗的话,停止发兵,改派大夫解扬去宋国,叫宋国不要投降,就说援兵已经出发,很快就要到了。
宋国人在城中极其艰苦地坚守了几个月,楚军攻打不下,最后同意宋国求和,并带走宋国大夫华元作为人质。
“虽鞭之长,不及马腹”这句话,后来简缩为成语“鞭长奠及”,比喻力量达不到。
biān cháng mò jí
1、从电视上看中国队的比赛,虽然想为他们呐喊助威,可是远隔千里,鞭长莫及,真急人。
2、后来,我到外地读书,父亲的严教也就鞭长莫及了。
3、听说留学国外的儿子生病了,姨妈非常担心,但鞭长莫及,帮不上忙。
4、李老师的论述鞭长莫及,入木三分。
5、上帝力量有鞭长莫及的死角,所以创造了伟大的妈妈万年荒漠于是滋生美丽的绿洲。
6、许多父母把年幼孩子送往国外,由於鞭长莫及,对孩子们的生活状况便无法掌握。
7、这帮匪徒住在国外,英国警方鞭长莫及。
8、他在新加坡,我们在香港,要帮他的忙,真是鞭长莫及。
9、喀尔巴阡山是在该国鞭长莫及的地方。
10、与政权相呼应,国家法对于乡村僻壤也显得鞭长莫及。
11、交通工具的发展使跨国援助不再鞭长莫及。
12、古代地方官所作所为,朝廷有时也鞭长莫及,难以管束。
13、远在深山的小镇的项目来不及做,实在太偏僻,我们是鞭长莫及、爱莫能助啊。
14、姐姐在万里之外的美国遇到了困难,我们要帮助她也是鞭长莫及,无能为力。
15、两个子女与我相隔那麽远,我就是想照顾也是鞭长莫及。
16、美国内战以后,北方地鞭长莫及者试图控制南方。
17、歹徒以为躲在山上,警方鞭长莫及,可以苟喘一时,没想到才几天就被逮捕归案。
18、中国中央政府对无数小型铅冶炼厂的经营鞭长莫及。
19、它可用来给步兵班提供普通步枪鞭长莫及的远距离支援火力。
20、对偏远地区居民的照顾,政府常有鞭长莫及之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