頂戴-中華語文大辭典
頂戴顶戴ㄉ丨ㄥˇ ㄉㄞˋdǐnɡdài1.清代用以區別官員等級的帽飾。依頂戴品質、顏色的不同而區分官階大小,有紅寶石、珊瑚、藍寶石、青金石、水晶石等區別。也作「頂子」、「頂珠」。2.〈書〉敬禮;感恩。[例]供養已,次第~而去(晉‧法顯《佛國記》)|門生終身皆~老師高厚栽培(《儒林外史‧第七回》)。
頂戴-辞源3
【頂戴】㊀敬禮,感恩。晉 法顯 佛國記:“王聞已,則詣精舍,以華香供養。供養已,次第頂戴而去。”廣弘明集二八下 梁武帝 金剛般若懺文:“頂戴奉持,終不捨離。”㊁用以區别官員等級的服飾。宋 陳亮 龍川詞 卜算子:“頂戴御袍黃,疊秀金稜吐。”清制,官品以帽上頂珠色質爲别,謂之頂戴,也稱頂子。有紅寶石、珊瑚、藍寶石、青金石、水晶、硨磲、金之别,其制始於 雍正四年。參閲 清史稾 輿服志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