頓顙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頓顙ㄉㄨㄣˋ ㄙㄤˇdùn sǎng①屈膝下拜,以額觸地。多行於請罪、投降之時。《國語.吳語》:「句踐用帥二三之老,親委重罪,頓顙於邊。」《後漢書.卷一一.劉玄傳》:「漢起,驅輕黠烏合之眾,不當天下萬分之一,而旌旃之所撝及,書文之所通被,莫不折戈頓顙,爭受職命。」②點點頭。是登臺時向觀眾打招呼的表示。唐.白行簡《李娃傳》:「於是奮髯揚眉,扼腕頓顙而登,乃歌白馬之詞;恃其夙勝,顧眄左右,旁若無人。」
頓顙-辞源3
【頓顙】猶稽顙。屈膝下拜,以額觸地。多於請罪、投降時行之。國語 吳:“句踐用帥二三之老,親委重罪,頓顙於邊。”後漢書十一 劉玄傳 論:“漢起,驅輕黠烏合之衆,……而旌旃之所撝及,書文之所通被,莫不折戈頓顙,爭受職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