額黃 -中国文化史辞典
古時婦女塗黃於額的一種裝飾。與紅妝相對的“黃妝”,系六朝時婦女之習尚。至唐,此風猶存。梁簡文帝《麗人行》:“同安鬢裏撥,異作額間黃。”李商隱《蝶詩》:“壽陽公主(南朝宋武帝女)嫁時妝,八字宮眉捧額黃。”古代不但有額間飾黃之風,且有以黃塗眉之俗。如《北史》稱“周宣帝禁婦人不得施粉黛,自非宮人,皆黃眉黑妝。”
額黃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額黃ㄜˊ ㄏㄨㄤˊé huáng古代婦女的面部妝飾。南北朝時,佛教盛行,一些婦女由塗金的佛像上得到靈感,而形成了額部飾黃的風氣。初始是以畫筆沾黃色染料塗抹於額上,而後亦有以黃色花瓣飾物黏貼於額上,稱為「花黃」。唐.李商隱〈蝶〉詩三首之三:「壽陽公主嫁時妝,八字宮眉捧額黃。」明.凌濛初《紅拂記.第二齣》:「不將額黃點,不把口脂調,扮出個村莊腔調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