顛倒衣裳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顛倒衣裳ㄉㄧㄢ ㄉㄠˇ ㄧ ㄔㄤˊdiān dǎo yī cháng①衣裳上下倒穿。形容匆忙失序的樣子。《詩經.齊風.東方未明》:「東方未明,顛倒衣裳。」《董西廂.卷一》:「夜則廢寢,晝則忘餐,顛倒衣裳,不知所措。」②比喻寵幸姬妾,貴賤顛倒。《後漢書.卷一〇.皇后紀上.序》:「爰逮戰國,風憲逾薄,適情任欲,顛倒衣裳,以至破國亡身,不可勝數。」
顛倒衣裳-辞源3
【顛倒衣裳】㊀匆忙中將上、下衣穿反。詩 齊風 東方未明:“東方未明,顛倒衣裳。”箋:“絜壺氏失漏刻之節,東方未明而以爲明,故羣臣促遽,顛倒衣裳。”後亦形容行爲匆遽或舉止失措。後漢書四十上 班彪傳附 班固奏記 東平王蒼:“竊見幕府新開,廣延羣俊,四方之士,顛倒衣裳。”注:“言士爭歸之匆遽也。”世説新語 言語:“邊文禮見 袁奉高,失次序。奉高曰:‘昔 堯聘 許由,面無怍色,先生何爲顛倒衣裳?’”㊁錯亂上下衣服色。喻姬妾專寵,亂嫡妾之禮。文選 南朝 宋 范蔚宗(曄)後漢書 皇后紀 論:“爰逮 戰國,風憲逾薄,適情任欲,顛倒衣裳。”注:“毛詩曰:綠兮衣兮,綠衣黃裳。鄭玄曰:今衣黑而黃裳,喻亂嫡妾之禮也。”亦以喻高下貴賤倒置。舊唐書一九○上 楊炯傳議:“今三品乃得同王之毳冕,而三公不得同王之衮名,豈唯顛倒衣裳,抑亦自相矛盾。”唐 張彦遠 法書要錄三 唐 李嗣真 書品後:“吾今品藻,亦未能至當,若其顛倒衣裳,白圭之玷,則庶不爲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