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親-辞源3
【顯親】㊀重要的親戚。晉書 劉頌傳上疏:“至於三代,則並建明德,及興王之顯親,列爵五等,開國承家,以藩屏帝室。”新唐書二一六上 吐蕃傳:“(贊普)使 名悉臘隨使者入朝,奉表曰:甥,先帝舅顯親也。”㊁ 孝經 開宗明義:“立身行道,揚名於後世,以顯父母,孝之終也。”後以顯親指使父母或其他尊親榮顯。晉書 王祥傳遺令訓子孫:“揚名顯親,孝之至也。”太平御覽二一○ 晉中興書 泰和元年詔:“會稽王體道沖虚,理識明允。……登賢顯親,國之典也。其以爲丞相、錄尚書事。”泰(太)和,晉 廢帝年號。會稽王,卽後來之 ॳѦև帝,於 廢帝爲叔祖父。㊂縣名。故城在今 甘肅 秦安縣西北。漢 建武中置,封 竇融弟 友爲 顯親侯於此。晉至 北魏改爲 顯親縣。北周廢。參閲 讀史方輿紀要五九 鞏昌府 秦州 顯親城。
顯親-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
顯親ㄒㄧㄢˇ ㄑㄧㄣxiǎn qīn①光耀門楣,使尊親增光。如:「做人應行善修德以顯親。」②權勢顯要的親戚。《晉書.卷四六.劉頌傳》:「至於三代,則並建明德,及興王之顯親,列爵五等,開國承家,以藩屏帝室,延祚久長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