顾曲周郎-典故小词典
顾曲: 欣赏和评论音乐或戏曲。周郎: 三国时的周瑜,他精通音律, 精于鉴赏。后用来喻指善于鉴赏音乐或戏曲之人。
〔出典〕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瑜传》:“瑜少精意于音乐, 虽三爵之后, 其有阙误, 瑜必知之, 知之必顾, 故时人谣曰:‘曲有误, 周郎顾。’”
〔用例一〕宋代周文谟《念奴娇》:“谁念顾曲周郎, 樽前重见, 千种愁难著。”〔用例二〕宋代刘克庄《摸鱼儿》:“英雄骨朽, 问顾曲周郎, 而今还解, 来听小词否?”
〔用例三〕宋代周邦彦《玉楼春》:“休将宝瑟写幽怀,座上有人能顾曲。”
顾曲周郎-汉语大词典
顾曲周郎1.指三国吴周瑜。
●清陈维崧《西江月·咏史》词:“姊嫁猘儿孙策,妹归顾曲周郎。雀台高处瞰三吴,羡尔清歌妙舞。”
2.借指通晓或爱好音乐、戏曲的人。
●洪深《歌女红牡丹·电影故事》:“坤角花衫红牡丹,出演于哈尔滨民庆茶园,玉貌珠喉,色艺双绝,顾曲周郎,为之色授魂与者,大有人在。”
参见“顾曲”。
宋-刘克庄-诗之一-《哭孙李蕃二首》:看花李益无同伴,顾曲周郎有后身。
清-丘逢甲-诗之一-《秋怀八首》:著书覃子原仙骨,顾曲周郎有将才。
现代-洪深--《歌女红牡丹·电影故事》:玉貌珠喉,色艺双绝,顾曲周郎,为之色授魂与者,大有人在。
明-袁于令--《西楼记·私契》:记歌娘子,顾曲周郎,合是一副。
清-长白浩歌子--《萤窗异草·温玉》:既非顾曲周郎,奈何谆请妙部?此言亦谁能信之?
西晋-陈寿--《三国志·吴书·周瑜传》:瑜少精意于音乐,虽三爵之后,其有阙误,瑜必知之,知之必顾,故时人谣曰:“曲有误,周郎顾。”
明-张岱--《琅嬛文集·六·祭周戬伯文》:至如周戬伯先生,则无艺不精,无事不妙……与之怡情剧戏,则顾曲周郎;与之编纂史记,则一出一人,字挟风霜。
清-俞蛟--《梦厂杂著·一·春明丛说·上·玉儿传》:(李重华)惟日携杖头钱,往院中观演剧。久之,货尽,典质亦空,不能作顾曲周郎矣。
明-陆容--《珍珠帘》:幽恨付琵琶,唱梁州新序,试看梁尘飘簌簌。念顾曲周郎何处?无处,问红豆拈来,抛残几许。
这句成语出自《三国志·吴志·周瑜传》:“瑜少精意于音乐,虽三爵之后,其有阙误,瑜必知之,知之必顾。故时人谣曰:‘曲有误,周郎顾’。”
东汉末年,吴中有一位名将叫周瑜,字公瑾,庐江舒县(今安徽舒城)人。他出身士族,少与孙策友善,后归孙策,为建威中郎将,助策在江东创立了孙吴政权。
孙策死后,周瑜与张昭同辅孙权,任前部大都督。
建安十三年(公元208年),曹操率军南下。周瑜和鲁肃坚决主战,并亲率吴军大破曹兵于赤壁。两年后周瑜病死,终年35岁。
周瑜不但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,而且精于音乐,有很高的音乐欣赏能力。
据载:周瑜听人演奏的时候,即使多喝了几杯酒,有几分醉意了,也能听出那怕是很细微的差错。每当发现了错误,他就拿眼睛看一下演奏者,示意他演奏错了。因此,当时有句歌谣说:‘曲有误,周郎顾。”
根据这个故事,后人引伸出“顾曲周郎”这句成语,指歌曲评论家、内行人。
gù qǔ zhōu láng
1、他对音乐的喜爱达到了痴狂的程度,因此朋友们都以“顾曲周郎”称之。
2、他对音乐的喜爱达到了痴狂的程度,朋友都以“顾曲周郎”称之。
3、大家不要以为自己多技术高超,是在对牛弹琴,其实顾曲周郎者大有人在,只不过你没有发现而已。
4、绝似小乔初嫁与,顾曲周郎佳婿。